2012年1月31日 星期二

ひよ子饅頭姊妹產品介紹


  日本手信之中,八橋、白之戀人等等都很有名,不過最愛的是ひよ子饅頭。除了原味之外,吉野堂也開發了很多不同類型、口味的產品,於是膽粗粗,試一下。


ひよ子 草莓撻
本來以為會像西餅的雜果撻之類的皮硬,所以期望不大,沒料到咬下去其實很柔軟,中間的饀其實也是蛋糕。與其說是草莓撻,倒不如說是造成撻模樣的ひよ子饅頭吧。草莓的香氣和甜味也很溫柔,不會生硬。好吃!




ひよ子饅頭 鹽味
造型跟原味一模一樣,號稱加入鹽份,提升了鹹度的ひよ子有點奇怪。不知是實在沒人欣賞,放置太久,還是鹽味跟原味有所分別,餡料沒了原本ひよ子的柔軟。作為ひよ子愛好家的話是值得一試,但是實在一般。

ひよ子 朱古力蛋糕
小蛋糕的造型,但其實更像巧克力,日文名叫焼トリュフ。入口即溶,口感很細滑,味道不濃也不太甜,吃完之後絲絲的苦澀可可味殘留在口內。還可以。




ひよ子 曲奇餅
一種稱為SABLE的曲奇餅,舉例說明的話,口感較藍罐曲奇脆、硬。味道不錯,但是跟其他的曲奇餅比較也沒什麼特別之處。扁平小雞的造型,也是這次試食的洋菓子種類的介紹中難得的小雞造型。









  這次只嘗試了一部份的吉野堂產品,因為更多的產品只能在九州地區才買得到。若想知道更多的ひよ子饅頭資訊,歡迎光臨NBK

2012年1月29日 星期日

喜慶盤菜

最近經常遇到一些住在城市的友人問筆者關於盤菜的事,那就不如說一說這方面的吧。談起盤菜,大家一定會想起一個盤子裡裝滿了食物,對於那些食材,其實盤菜並沒有指定的要求,基本上就是將一大堆食材放進一個大盤中,並將其煮熟。根據經驗,冬菇、蘿蔔、腐竹、魷魚、雞、腩肉、魚蛋都是必定出現的材料(以前更有髮菜),另外還有鱔、鴨、鵝、芋頭等等材料。現今在酒樓中買到的盤菜中甚至還加入鮑魚、蝦、蠔豉、乾瑤柱等珍貴食材,可謂各有特色。因為從小便住在村裡,每逄有節日喜慶之事,全家都會聚首一堂食吃盤菜,或者是村中有喜事或大事,例如打醮時都會整村人一起吃盤菜,因此吃過大大小小不同款式的盤菜。不得不承認的是,盤菜中的餸菜是特別惹味的,可能是混合了盤子中多種肉類的肉汁,特別是腩肉,可說是全盤的精華所在。

盤菜成為了新界原居民一種慶祝喜事的方式,它的起源存在著幾個不同的版本,有人認為是源於文天祥的故事,不過筆者偏向相信是宋帝昺逃難時經過新界錦田一帶,為了招呼這為落難帝皇,急忙之下村民唯有把一大堆餸菜放在一個木盤中,後來便成為了今日的盤菜。現今只有少數村落有自己煮盤菜的習慣,不過可能是富有特色的關係,盤菜經已賣得成行成市,在大大少少的酒樓下至快餐店也能買到,在新界裡還有很多經營盤菜生意的店舖,筆者認為有好幾間都是不錯的,有興趣的話不妨試試。

對於這項習俗,老實說,筆者實在不帶太多好感。這無非與本人的居住環境有關,剛才已經提到,筆者從小便住在村裡,因此吃盤菜的次數可多了,甚至可以說是太多了!好像這個一月份,已經吃了八次盤菜!更恐怖的是家人喜歡把餘下的都留起來再吃,結果是往後兩日的早午晚三餐都在吃前幾天那個還未吃完的,儘管家父常說「翻煲」後更入味,仍然是不能消去我對它的恐懼,害我往後幾天都逃到街外去躲避。不是跟你開玩笑,想像一下每天都吃著這麼肥膩的食物,就算肚皮不被撐爆,遲早有一天也會爆血管!而且,盤菜的熱量是大得驚人的,裡面都是一堆「油光四射」,長期浸淫在肉汁中的肥肉,即使很惹味,但每食一口都充滿了罪惡感,長期進食更有損健康,所以都是少吃為妙,所謂「少吃多滋味」。

不過筆者認為盤菜這項習俗還是應該保存的,因為比起它的味道和熱量,它的意義更為重要。盤菜代表了一種喜慶的意思,而且也是一次聚首的機會,一家人,幾家人,甚至是整村人圍在一起吃盤菜,彼此分享大家的快樂在現今社會是很難得的。所以快樂才是盤菜最「美味」的地方。

夜歸人的心靈慰藉

        筆者居於北區,每當夜歸回家時,於彩園天橋上總有一檔檔熱呼呼的「走鬼檔」。相信若有同住在北區者,盡管未曾光顧,亦曾被這林林總總的美食所吸引。

        上水的「走鬼檔」存在而今已經有十年的日子,亦經歷過不同的變遷。由最初在上水火車站(筆者按:當時仍然是火車站,今已更名為港鐵站)往上水廣埸的天橋,因受到食環署的執法而遷移到今時今日的位置。當時的美食種類繁多,根本上說得出的都可以在這兒找得到。可惜隨著食環署的執法以及商場保安的阻止,今天彩園天橋上的「走鬼檔」已難復昔日光采。

        作為夜歸人的心靈慰藉,在深夜能夠吃上一碗熱呼呼的美食,人生的幸福其實可以很簡單。在新春的期間,「走鬼檔」多了一些新面孔,有白焯粟米、豬排包、炒雞軟骨等,這都為夜歸的筆者帶來心靈肉體上的溫暖。

        未知各位所居住的地區,又有否特色的宵夜「走鬼檔」,歡迎各位分享,公諸同好。

日本罐裝粟米湯的比較


  日本街上隨處可見飲品的自動販賣機,而且幾乎每一部都有賣熱飲。近年在香港的自販機也開始提供熱飲,但卻始終未得普及,這可能由於香港冬天的氣溫沒有日本的冷吧,至少天文台公佈的數字而言。因為自販機售賣熱飲已經相當普及,所以除了一般的咖啡、可可之外,還有各式各樣的飲料,例如紅豆湯、味噌湯等等,而當中個人喜好的是粟米湯。這次來比比看市面上一部份的罐裝粟米湯。種粟米湯裡面都可能有些素質,都不完全一樣的,其實當中的多元性是有趣的現在的評卻只會打幾顆星,這樣就好似已經把它的價值定下來了,但食評內應該還有討論的餘地,所以以下比評不會打星。


伊藤園 特濃CORN POTAGE
一如其名,味道濃,但是略嫌過濃,而且偏鹹。本來伊藤園出名在於茶產品,看來還是不要輕易越界比較好。









可口可樂 Bistrone Select Corn Potage
口感挺幼滑,但味道較淡,感覺一般。粟米顆粒也比較少。還是喝可樂比較好。









SUNTORY つぶたっぷりCORN POTAGE
相對伊藤園和可口可樂,味道濃淡相對適中,甜咸之間則傾向後者。最佳的地方為粟米顆粒十分爽脆,不知跟製造日子的距離有沒有關係。








POKKA じっくりコトコト濃厚CORN
四款之中,味道最合本人個人口味,濃淡適中,而且夠甜。粟米顆粒也相當多,只嫌不夠SUNTORY的爽脆。









  溫馨提示:因為這些罐裝粟米湯內裡都放進粟米粒,所以飲用前記得先搖晃。而本人十次之中九次都會忘記搖晃。

  題外話:日本其中一家飲料業的大公司SUNTORY,旗下的自販機被設定了,在發生災難的時候自販機停電的話,可以免費獲得機內的飲料。這種做法,或者可以判斷是商業戰略的一種,但是對於生活在天災不絕的日本中的人們而言,是很重要的援助呢。

2012年1月28日 星期六

新年限定

相信很多家庭都有收藏美酒的嗜好?通常收藏的是葡萄酒,記得有個同學的家收藏很多酒,為了令這些酒瓶看起來閃閃生輝,他更特地在每一個可樂瓶上打一支射燈(真的為家裡增添不少格調)。中國人喜歡飲酒,也愛收藏美酒。還要多是街上不常見的,這才稀有,需要珍藏。我有一位同學家裡就有收藏老鼠酒這些稀有的酒(真的可以喝的嗎?)......對不起,扯遠了,其實我想分享的是我家私釀的酒。


我家每年都會釀酒,這種酒用水果釀製,而且平時絕不會隨便拿出來喝。這酒是「新年限定」,專門用來招待親戚朋友這些貴客。因為我的家庭非常傳統,對農曆新年非常看重。每次過年都會忙碌地辦年貨、發水仙、煮齋菜等。最重要是有客人來訪時要招待周到,絕不能失禮!每次大家一起吃完飯,就會祭出我家的釀酒,客人們都很喜歡我家的酒,認為它的味道非常濃郁(特別是因為很有果味)。通常我家釀的是青梅酒。其實這種酒並不難釀,現下我就分享一下它的製法吧!

首先要準備一個大的盛酒容器,最好是玻璃的,方便看到裡面的酒。我家用的是這種八珍甜醋的瓶子:

買了一斤青梅後(青梅通常三月有),加上三蒸酒。其實也可以用兩蒸酒來釀,效果沒那麼好就是了。要注意的是酒不要馬上填滿整個瓶子,酒剛剛蓋過所有青梅就可以:


把青梅酒放一個晚上後,第二天會發現青梅都皺皮了:
這個稱為「出水」,青梅把內裡的果汁擠了出來。這時又要再加青梅(一斤),及再加三蒸酒。同樣把酒蓋過所有青梅。

如此數天按這個方法做,直到瓶子盛滿。最後的步驟是加上半斤冰糖。之後選一個陰涼的位置把酒藏好。三至五個月的時間後,酒就釀成啦! 我家卻會用一年的時間藏青梅酒,這樣味道會最好。

今年我家喝的是「士多啤梨酒」,上年釀酒的時候考慮到客人可能想試試新口味,就釀了新酒。(士多啤梨不會「出水」,所以比較容易釀呢!)

除了這兩種,有些人會釀「車厘子酒」,不過釀果酒要用到大量的車厘子,非常奢侈,所以我家沒有釀過。



隨手就喝:蝌蝌啃蠟(COCA COLA)

兩星期前,一個可愛的同學送了一支「藥酒」給我。

這對我來說的確是萬能的「藥酒」,但事實上,它是街知巷聞的可口可樂。這支可口可樂是特別版,是可樂公司為慶祝125周年而特別製作而成。

蝌蝌啃蠟

雖然大家都知道可樂是甜甜的、有「氣」的、黑黑的飲料,不過有些關於可樂的資訊,卻不是人人都知曉。根據網上流傳,原來可口可樂在流入中國市場的初期,曾經叫作「蝌蝌啃蠟」,很難唸又很難寫的名字。大概是因為名字實在太不「可口」,所以銷量亦未如理想。直到改名為「可口可樂」,大家對它有好奇心,想知它有多「可口」。

都市傳說

除此之外,有些都市傳說聲稱可樂能把廁盆和銀器的污垢清除得一乾二淨,可以用作洗廁所。知道這個傳說,突然想起自己曾經一口氣喝下六罐可樂的時候,我的腸胃應該已被洗淨了(笑)。

肥仔水的系列

有人說可口可樂是「肥仔水」,就是喝完會變胖的意思。可樂會使人變胖嗎?個人不這麼認為,那純粹是體質問題吧(笑)。不過可樂含糖量不少,使人認為那是不健康的,因此可口可樂公司推出了COKE ZEROCOKE LIGHT的系列。這兩個系列,令我想起一則有趣的「惡搞故事」。相傳夜神月(LIGHT)之所以被打敗、被琉克放棄,是因為後來出現了魯路修而取代之(ZERO)。這段根據可樂系列而聯想出來的小故事,到現在還深深在我腦海。(離題了)

可樂不只有原味和健怡系列,可樂公司不斷嘗試去推出新口味,如檸檬味、橙味、綠茶味等等,可是對可樂喜好者來說,還是原味最好。

在我家中不能缺少的好東西!!
之前還有麥當勞9點後
購買套餐才送的特別版ZERO可樂。


而可樂總是跟生活息息相關,除了之前提到的都市傳說、惡搞故事外,可樂常常出現在大家的生活裡,例如吃火鍋、快餐店、汽水機,你總看見它的存在。如此隨手可得的飲料,價格便宜,甜甜的味道刺激著舌尖,有時候總不自覺地喝完一罐又一罐,尤其是在以任飲任食吸引顧客的火鍋店,一不小心隨時喝個五、六罐……這是不健康的行為,撇除會變胖的後果,過份喝可樂會吸收太多糖份,到時候得了糖尿病,就再也不能喝可樂了。所以,好喝的、好吃的,還是要節制。

2012年1月26日 星期四

美食@科學館(二)


估氣味遊戲之答案

話說有個很聰明的小朋友,
已經在留言中猜中了三樣食物的氣味。
所以,你來找我吧,我請你吃朱古力!
至於「秋天的口味」其實是松茸。
我沒有吃過松茸,不過它的氣味就像是枯葉,
確實充滿秋天的氣息。
(不知道我在說甚麼的讀者,
可以找回〈美食@科學館(一)〉這篇文章看看啊!)

可可使我想起苦瓜!

正確地說,應該是未成熟的可可莢(圖一)酷似苦瓜。
可以製成朱古力的可可豆就「躲藏」在一個個可可莢中。
成熟的可可莢顏色呈現棗紅色,
而新鮮的可可豆原來是淡黃色的(圖二),
並不是我一直以為的深啡色。
原來可可豆是要經過發酵之後,顏色才會變成深啡色的。

圖一
圖二

你知道嗎?可可樹的學名為「 Theobroma cacao 」,
在希臘文中,「 Theo- 」是「上天」或「神」的意思,
Theobroma 」可解釋為是「神的食物」。

可可樹每年會長出二萬多朵花,
但只有千份之一的花朵才會成熟結果,
即是20個果實。(好似挺珍貴的)
而這20個果實是需要5个月時間才能完全成熟。
成熟了的可可莢內大約有3040顆可可豆,
可以製成34塊朱古力, 即一塊朱古力要用上10顆可可豆。

不準確的均衡遊戲

圖三

















遊戲玩法:把你三餐想吃的東西排好,
然後,電腦會分析你所選擇的食物的營養資料。

玩完這個遊戲之後,我覺得很沮喪。
因為我從未試過拿這麼多個交叉的:
三餐卡路里不達標,一個叉,
鹽分攝取量超標,又一個叉,
糖分攝取量太多,再一個叉,
鈣質、維生素AB1等攝取不足,再來一個叉……

相信我,這個遊戲真的是不準確的。
因為這是日本方面辦的一個展覽,
所以這個遊戲是根據日本人的飲食習慣而設計的。
在圖三中,你會發現我挑選了味噌湯、飯糰和烤魚,
然而,這些食物其實甚少在我日常飲食中出現,
可見這個遊戲並不能如實地反映現實。

下回再續






2012年1月25日 星期三

叩桌謝茶

  龍年剛至,新年流流,團圓飯局少不免。想到飯局,筆者今天想跟大家分享一個關於上茶樓吃飯的禮俗。

  一夥人聚在一起吃飯,樂也融融,親戚好友經常客氣地互相倒茶。你會發現,受茶者中老一輩的人往往不是口裡稱謝,而是微笑著以兩指在杯旁的桌上輕叩兩下,有的還會一邊說:「自己來可以了,自己來可以了。」到底這樣的動作有什麼含意呢?筆者小時候曾有過這樣的疑惑。童年跟祖父母同住,早上常跟他們上茶樓早茶,看著祖母給祖父倒茶,祖父總是慣性地叩叩桌子,眼光始終不離手中的報紙。我問他:「為什麼祖母給你倒茶時,你總是敲敲桌子呢?」祖父告訴我說:「這是代表磕頭嘛!是多謝的意思。」後來,筆者在一個偶爾的情況下從某電視節目中得知此舉的典故。原來當年乾隆帝微服出巡,帶同親信南下,到處遊山玩水。一天他們上茶館喝茶,乾隆帝興之所至,竟不理身份之別,給親信們倒茶。根據朝延規定,親信們理應立即下跪謝茶,然而如此一來便會暴露了皇帝的身份,亦不免要受怪罪。親信們於是靈機一觸,曲起了中指和食指於杯旁輕叩數下,狀如雙膝下跪,以謝皇恩。這動作後來廣為流傳,成為了現在我們飲茶的常用禮儀。筆者後來於網上再作搜尋,關於此舉的解釋雖然五花八門,但仍以此說最為可信。

  在搜尋相關資料的時候,筆者亦看到了不少關於此舉的有趣解釋。例如有說在杯旁輕叩兩下是表示要茶而不是謝茶;有說此舉是為了讓杯中茶葉與水的表面面積增加接觸,使茶味更濃;甚至有說此舉是等同紙牌遊戲中「Pass」的意思。這些答案自然不足為訓,可以一笑置之,然而均極盡創意。

  此外,網上的資料中還有以不同數量的手指叩桌代表不同意思之說。單指是代表謝茶者目前是單身,雙指代表謝茶者是已婚人士,四指代表十分感謝,而五指則代表闔家感謝,是最隆重的謝禮。此說屬真屬假實在不得而知,可能是只適用於某地的禮儀,筆者則認為此說頗有畫蛇添足之嫌。無論如何,叩桌謝茶是現今通行的常用飲茶禮儀。如你沒有這樣的習慣,下次別人給你倒茶,不妨試試叩桌謝茶,想來亦不失為一種有學養的表現。





2012年1月22日 星期日

年宵市場中的小食

昨日,筆者正為網誌的題材煩惱。
香港美食眾多,究竟應介紹那一種食物好呢?
在毫無頭緒的情況下,便決定出街走一走,換換氣。
適逢農曆新年前夕,大大小小的年宵市場相繼開業,筆者把心一橫,不如就寫年宵市場中的小食吧!

熟食檔

走進元朗年宵市場後,筆者第一時間當然是往熟食檔方向走吧。
跟往年一樣,今年的年宵熟食檔還是以十五元十粒的魚蛋燒賣等小食為主。

另外,還有十二元一條的台式香腸,牛腩等等。到最後是,筆者一款也沒有買,除了因為食物沒有新意外,這個價錢實在不太化算吧。








不過今年熟食檔也多了一款特色小食,如圖中的雪糕拉麵。起初筆者還以為是甚麼新款特色小食,但後來才發現只是把雪糕製成長條狀,加上天寒地凍,光顧這款價值三十大元雪糕的人並不多,筆者也實在是買不下手。












冰糖胡蘆


熟食檔沒有收獲,那只好轉移目標吧。在人山人海的年宵中,筆者發現今年亦多了不少販賣小食的檔口,粗略估計也不下十間八間。其中不少也以中國傳統糕點小食作招徠,如香蕉糕、花生糖、蜜芽糖等等。筆者當然也買了不少來嘗嘗,其中冰糖胡蘆是首選。




















今年販賣冰糖胡蘆的檔口並不少,價錢大概由十二元到十五元左右。筆者花了二十四元買下了士多啤梨和山渣各一支,這次也是我第一次吃冰糖胡蘆,感覺頗特別的。先嚐士多啤梨味吧,第一口咬下去首先是一種清涼的口感,繼而是鮮甜的味道,冰糖和士多啤梨的味道十分配合,叫人再三回味。吃罷後,再嘗山渣味吧。一口咬下去,立即便感到後悔,不是不好吃,而是山渣的味道酸得令人牙肉也發軟,這也算是一個教訓吧。說回這支山渣造的冰糖胡 蘆,它並不似剛才那支士多啤梨味的有一種清涼鮮甜的感覺,反而是酸酸甜甜的,感覺滿像在超市中能買到的那些一包包的酸味糖。對於不好酸味的筆者,當然是較喜歡士多啤梨味吧。


炭燒魷魚

在把兩串冰糖胡蘆吃畢後,筆者又開發搜尋下一款食物。途中經過一間名叫「泰好味炭燒魷魚」的檔口,話說這一間賣泰式炭燒魷魚的在元朗年宵也生存了好幾年。本來炭燒魷魚與新年並沒有甚麼關係,不過買的人也不少,好奇心作祟下筆者也去買一包嚐嚐吧。

走近檔口,便看到一位和風味道甚濃的大叔正在威風凛凛的燒魷魚,筆者一時間也想不出他們日式的裝扮和他們所賣的泰式燒魷魚有甚麼關連,在後面的人群的推撞下,很快便買了一包。付了二十元,打開紙袋,發現這些燒魷魚也頗為「珍貴」。也罷,反正錢也付了,好吃便行。施施然把一片放入口中,幸好吃道也不差,魷魚燒得也算香脆惹味,要不然我真的會把他們的檔口也燒掉(笑)。把那包燒魷魚食完後,發現它們的辣味是由原味到勁辣不等,而且是隨機分佈的,所以片片也充滿了「驚喜」,不過整體來說已經算是不錯。


總括來說,年宵中所販賣的食物當然是比外面貴了好幾倍,不過能邊食邊感受一年才有一次的氣氛,多付一點錢也不要緊吧。

2012年1月21日 星期六

美食@科學館(一)





昨天,我去了一趟科學館。
身為
美食判官之一,
怎能不多多了解美食的資訊呢?

其實當初我對這次展覽,並沒有抱太大的期望,
皆因從其網站中,看見參觀展覽的人大多數都是小朋友,
心想好像不太適合我去吧(想像自己誤入兒童波波池的不自在)。
然而當天下午去到的時候,
卻發現去參觀的人也挺多元化的:
有外藉遊客;
有一對對年青的情侶;
有說著普通話的父子;
有母親牽著貪玩的兒子等等。

五種基本味道

這次展覽是由「日本未來科學館」製作和提供展品的。
展覽主題圍繞著食物,並從科學和技術的角度去了解食物。

我們常說「甜酸苦辣鹹」,
日本人則把味道分為「甜酸苦鹹鮮」。
你知道母乳代表甚麼味道嗎?
研究告訴你:母乳中含有大量的谷氨酸,
它是組成蛋白質的必要成份,
能使人產生鮮味的感覺。


我們嬰孩時期開始,便已能分辨出不同的味道。嬰兒趣怪的表情代表著苦味。 





















味道是可以混出來的!?

展區以木架搭建,
繽紛的展品以木衣夾夾在繩子上,
簡單而吸引。
  
這裡展示的是日本研發
「味道傳感器」的分析資料。
據說「味道傳感器」可以分析
不同食物混合之後,產生出甚麼的味道。





分析結果以五角形味道分佈圖呈現,
顯示每種食物的味道,以及混合之後,食物味道的相似度。
雲呢拿雪糕加煎蛋,是提子雪糕味。
黃瓜加蜂蜜,變蜜瓜味。

還有很多食物混合的組合,例如:

番茄加糖,就會是草莓的味道。
布丁加醬油,等於海膽味!(這個好像很值得試試)


令人會心微笑的估氣味遊戲

單看瓶蓋上的字,你能猜到瓶裡裝的是甚麼食物的氣味嗎?歡迎留下你的猜測。


想知道更多,你還不快快行動?
這個展覽將會在21號結束。即下個月。

「美食科學」詳情:http://hk.science.museum/spexh/food/tc/

 下回再續~

2012年1月20日 星期五

挑戰狀

挑戰第一站

燒賣



燒賣你喜歡吃嗎?一次你會吃多少?如果我跟你說一串燒賣只售三元,你又會多吃多少?多吃一串、兩串,你可能會大呼滿足。我們判官們卻認為,便宜的東西又怎可以淺嚐而止?必須吃得撐破肚皮才叫痛快!第一站,判官們將會挑戰龍津美食的三元燒賣,以猜拳方式派出一位判官接受挑戰,一人連吃十串。現誠招死士加入,你準備「好味」?


判官名單:
   
George, Astray, Keith
KY, Yung, Michelle


神秘判頭

上海弄堂菜肉餛飩

        香港乃美食之都,各國各地的菜餚亦能在香港這彈丸之地生存。而各地美食進入香港這市場時往往以兩條不同的方式運作。一則堅持「非本土化」,堅守傳統之美味;一則入鄉隨俗,針對香港人的口味作出相應的調節。兩者皆為可行之法,視乎各人的需求。

        而這一間位於天后電氣道的「上海弄堂菜肉餛飩」則以前者作營運方針,堅持著上海傳統「濃油赤醬」的烹調手法,呈現老上海的風味。「弄堂」是上海小巷的意思,亦是品嘗家常小菜的地方。家常小菜那種親切感是大酒大菜難以比擬的,所以家常小菜往往擁有一定的支持者,而我便是其中一人。

小籠包是上海包點的代表之一,而這小店的小籠包雖不太美觀,但一口咬下去,有種實而不華的感覺,滿口的湯汁味清而鮮,燙熱的感覺讓人停不下來。




 

「上海弄堂菜肉餛飩」以菜肉餛飩命名,當然要一試鎮店之寶的菜肉餛飩湯麵。這一碗菜肉餛飩湯麵可以說是優劣參半。菜肉餛飩味道有別於一般的上海小館,這裡 的菜肉餛飩多了一份鹹鮮味,而湯頭亦可口讓人一喝而盡。只可惜從相片可見,這碗菜肉餛飩湯麵以較矮身的湯碗盛載,湯頭略感不足,而湯麵亦吸水力強,不消一 會則有點糊掉。我相信還是一碗淨菜肉餛飩比較好。




銀蘿海蜇拼牛是一道開胃小食。銀蘿其實就是酸蘿白。酸蘿白與海蜇的結合帶來不同程度的爽脆口感。而牛配上了辣汁,不失為打開味蕾的美食。喜歡酸辣的朋友們,這道銀蘿海蜇拼牛是值得品嘗的。





      
        總體而言,這間「上海弄堂菜肉餛飩」是值得一眾喜歡傳統老上海口味的食客一試的地方。這店子座位不多,只適合情侶或小家庭聚餐,卻因為店子小,營造出上海弄堂般的環境,到底是刻意為之還是無心插柳則不得而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