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2月9日 星期四

符符碌碌煎牛扖

大概是從小時候開始,筆者便喜歡「鋸扖」。對於花園餐廳的鐵板牛扖,筆者尤為鐘愛。花園餐廳是一間老店,從小父母常常帶我到那裡用膳,這種熱愛自然就多少有點情義結了。老實說,對於牛肉,筆者認識不多,判斷只在於好吃和不好吃。從前聽說肉眼是牛扖中最好吃的部份,後來發現還是西冷較有嚼頭,於是又轉吃西冷。基於情義結的驅使,筆者對其他餐廳的牛扖都少有留意,而牛扖的質感想來亦是取決於鬆肉粉使用的多寡所致,故西冷較有嚼頭云云想來亦非放諸四海皆準。


  到底怎樣才可以烹調出一塊好吃的牛扖呢?筆者的母親向來燒得一手好飯,然而對於牛扖的烹調還是從未成功。至於為懂得煮公仔麵已感到自豪的筆者,對於母親本是愛莫能助的,然而基於對牛扖的喜愛,加上情人節將至,為免荷包大出血,筆者決定放手一博,誓要創造奇蹟。

  綜觀網上有關煎牛扖方法的資料,五光八門而各有道理,筆者就選用了較為簡單合理的一篇食譜作參考,再加以變通。食材方面,筆者從超市買來一包兩塊裝的新鮮牛扖,是用發泡膠與保鮮紙包裝的那種,回家後不用解凍。調味方面,由於忘了購買,因此只能把家中的調味品物盡其用,這次決定用香草、黑椒和蒜粉。解開包裝,把大量的香草、黑椒和蒜粉平均地密鋪在牛扖上,父親還即興地淋上一些紅酒,之後讓它靜置十五分鐘。看著鋪滿香料的牛扖,筆者彷彿嗅到了一絲成功的氣息,竟然有點沾沾自喜。

  用大火把鍋燒熱,下了油,牛扖已調味得差不多了,可以下鍋!



  根據食譜,牛扖的每邊要煎兩分鐘,才可以煎出一塊六成熟的牛扖,當然牛扖的厚薄也是煎製時間的取決因素,然而在嚴重經驗不足的情況下,這次還是依樣葫蘆,每邊煎兩分鐘。


  每邊煎了兩分鐘後,整塊牛扖變成了淺棕色。根據食譜,這時應該把整塊牛扖用錫紙包好,放進焗爐裡烤5至6分鐘,讓牛扖能鎖住肉汁。家中的焗爐碰巧壞了,只好關了火,半掩鍋蓋,用餘熱把牛扖溫5分鐘,以作代替。


  揭開鍋蓋,一陣撲鼻的肉香隨著白煙升起,叫人垂涎欲滴。大功告成!可以上碟了。

檢討:
1.牛扖過熟,該因為牛扖太薄,每邊兩分鐘的時間太長了。
2.牛扖肉質「梅梅地」,想來是食材本身的問題,下次改用脂肪較多的雪藏牛扖。
3.整塊牛扖完全沒有紅酒味,大概是紅酒味不夠濃烈,下次或改用威士忌。

總括而言,這塊成品好吃是說不上的,但至少並不難吃,對於向來入不得廚房的筆者而言已算得上驚喜。所謂自古成功在嘗試,煎牛扖尚未成功,下次再試。



2 則留言:

  1. 下次試下去jusco 和牛達人部門買牛扒,個d雪花和牛扒好好食架^ ^

    回覆刪除
  2. 我都覺得要牛扒好食,材料最重要!

    回覆刪除